你当前的位置 主页>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学会辨别心理问题
页面更新时间:2014-10-10 11:30  编辑:学生处

      

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学会辨别心理问题

每年的10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并将每年的10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促进心理健康。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1、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指由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部分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且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如: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

2、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学会调试心理问题,通过三个自助和一个求助。

自助:学习心理健康的新知识

自助:多一点开发的心态,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开始于模仿学习

自助:不怕挫折,接受失败,增强行动力

求助:对自己宽容,善于借用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