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要求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起源、发展、风格流派及民族风格;了解如何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与程序;掌握包装视觉设计的基本知识及要领;掌握包装视觉设计的方法与程序,以及包装视觉设计与市场需求、消费心理、材料、生产工艺、人体工学等学科的关系。
要求学生掌握包装视觉设计的概念、设计要素、设计方法、表现手法以及市场、消费生产、材料等关系。掌握不同商品、不同材料和不同形式风格的包装视觉设计规律。
根据三年高职现代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知识结构目标
使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
掌握包装设计的文化与特征;
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包装设计基础的设计方法;
掌握包装设计基础的基本表现手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
熟练的掌握包装设计基础的基本表现手法,并能用设计语言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思想;
能正确的理解包装设计基础的重要性,并有很强的要素的表现力,能探索不同的包装表现方式;
正确的理解包装设计基础在各个领域里的意义,并能灵活的运用在各个领域。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包装设计基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构成与应用》课程之后,在学习纸盒、容器造型的基础后,方能保障课程的连贯性。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系列包装设计》,主要内容有系列包装设计的分类。
《系列包装设计》的课程内容之一是包装设计基础的处理,《包装设计基础》为该课程提供制作基础。
三、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涉及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的实例,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尽量选取带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系列包装设计语言的多种表现。
2、推荐教材
《包装设计》 彭桂秋 著
3、参考的教学资料
《包装艺术》 寻胜兰编著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五、教学组织设计
这是一门概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需要灵活多样。以下是该门课程可以采取的教学手段,仅供参考。
1、理论教学应注重讲、练结合,制作必要的幻灯片和实例程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概念讲解、实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效率。
2、教学、考核、反馈是一个教学过程的循环,缩短循环的周期有利于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给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项目,利用5—10分钟的课堂时间测试和评分,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3、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不必在课堂上教授所有的知识要点,将一些简单的、雷同的内容分配给学生,要求他们一组为单位完成预习、实践,甚至上台给其讲解,并能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给予全面总结。
5、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应该课前使学生了解上课的目的,制定由浅入深的课堂练习,逐步引导学生,组织好课堂教学。
六、考核方式和标准
1、考核方式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两种。
2、考核标准
七、课程的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
强调设计与技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2、授课方式的改革
可以考虑采用实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提示和知道下,让学生对包装设计基础的制作进行主动性的思考。
3、实验设备方面的改革
为了使讲授、演示、练习有机结合,应采用设备齐全的专业教室上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