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院外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

“忽冷忽热”的大学专业到底怎么选择?

时间:2017-06-15 15:18来源:党政办 作者:林浩君 点击:
大家都知道专业的“冷门”和“热门”都是相对来说的,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也没有“冷门专业”,那么如何在进大学时就预测到自己的专业在未来到底是冷门还是热门呢?没有兴趣,再好的专业也难坚持。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大家都知道专业的冷门热门都是相对来说的,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也没有冷门专业,那么如何在进大学时就预测到自己的专业在未来到底是冷门还是热门呢?没有兴趣,再好的专业也难坚持。

  作者:蔡晓辉

   如何判断专业的冷与热?复杂也很简单。在同一层次的高校,考生蜂拥而至的专业,即为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大大超过录取人数的,也是热门专业。比如时下的财经和管理、新闻传媒、IT和互联网等等。

  说复杂,就是因为专业的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热门专业可能变为冷门,冷门专业也可以变成热门。曾经非常热门的法律和建筑学将随着社会需求和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而出现走出热门行列的可能。法律专业不再热门是因为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建筑学不再热门,则是因为招生总量增加过快,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建筑学相关学科的热度。

  挑专业很重要,但是不等于挑未来的职业。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挑专业是人生的一次大抉择。

  就志愿填报而言,是趋,还是挑,里边的学问很大。专业的冷热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否认。选择了金融专业的学生和选择了史学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不仅部门、薪金有不同,而且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路径。当然,冷热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发生了变化,冷热就会随之发生转变。比如,本科阶段没有学习金融和财经管理,研究生阶段可以转专业考研,从而实现从不热到热的转变。即便在大学阶段和考研的时候都无法转专业,也不意味着就此否定了历史学和哲学相关专业学生拥有去金融部门工作的机会和可能性。一些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到金融、保险和证券投资部门工作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果粗暴地将大学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作简单地、直线式的链接,是眼光狭窄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需要指出的是,用人单位看待冷热专业的观点,可能与大众的判断恰恰相反,多数单位会希望大学重视冷门专业的教育,毕竟冷门专业学生报考较少,毕业生也会相对较少。与此类似的是,用人单位对于热门专业倒是没有太多的要求,因为热门专业毕业生供给量相对充足。现实中出现的冷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

  忽冷忽热的专业,到底怎么选择?

  充分利用好决策延迟,无论冷热都要把握住未来调整的机会。

  这几年很多媒体谈到了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读的超级冷门专业。其实,一个专业冷到几乎没有人报考的情况,是每所高校都可能遇到的尴尬。从考生角度看,被冷门专业录取,肯定有恐惧之感,毕竟直观上就能发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少嘛。但是,若能坚持下去,可能意味着未来就业和发展的机遇。

  毕竟,冷门就意味着招生人数少,就业的竞争压力就会小。很多实例都表明,越是冷门的专业,成就大事业的空间越大。北大资深教授季羡林学术成就很高,为什么呢?是因为季先生研究的领域(印度文化和梵语)在他之前几乎无人涉足,几十年积累下来,高山丰碑已然成就。我在参加学科评审的时候,也曾遇到一位社科院的学部委员,得知他经常给政协提交政策咨询报告,我肃然起敬。问起他的专业,原来他本科学的是柯尔克孜语。如今他是民族学研究的首席专家,是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智囊。尽管两三个个体案例远不能因此而得出结论越是冷门就越容易成功。但是我们应该承认,选择冷门专业有时候也是一种剑走偏锋的智慧。

  目前的平行志愿或大类招生对冷热专业的调节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还不能彻底解决专业冷热问题。大类招生的好处是考生不需要在高考后立马做出决定,先选择个大类专业,到了大学阶段再根据自己兴趣的明确而逐渐做出决定。学生可以在二年级甚至三年级做出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决策延迟。追逐热门专业当下已经成为一股社会潮流,个别学校个别学生即便想逆潮流而动,也是很难的。追热门总会有两类结果:一是追对了,一是追错了。对于追错的同学,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调整的机会,只要有理想、肯学习,总有办法。

  忽冷忽热的专业,到底怎么选择?

  兴趣事关专业选择,学生和学校都要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追求热门专业没有错,但不能无视自己的兴趣去追热。再好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专业学习很难坚持到底。即便能坚持到底,甚至成功就业,也很难在此行业成为领军人才,因为没有兴趣,就没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难有大作为。

  就高校而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发挥,要在冷热专业之间架起转化的便利之桥,让那些专业与兴趣不能匹配的考生有调整的机会。

  我认为,未来的专业调整应该依循个人兴趣逻辑、社会发展需求逻辑和知识发展逻辑,但是调整的主体是学生,关键是兴趣。调整专业是成长过程的必然,毕竟你不能一次性做好一辈子的决定。当年胡适去美国留学选择的是农学专业,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哲学,所以立马离开了康奈尔大学,去了哥伦比亚大学。鲁迅去日本是为了学习医学的,但是他的兴趣和成就却在文学创作。调整专业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这种改变是否依据了自己的真正兴趣。此外,调整专业也不宜过于频繁,如果频繁转专业,恐怕不是毅力问题就是能力问题。

  责任编辑:戴全英

 

(责任编辑:朱捍卫)
更多
------分隔线----------------------------
来访登记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我院邮箱 联系我院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潮汕学院)是创办于1999年8月的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12月率先通过“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职业技术学院。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广东省普宁市大学路1号 邮编:515343 院办电话:0663-2290556 招生办电话:0663-2290558

Copyright 2014-2025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05084236号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4号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QQ:70929.| 站长统计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谷歌【chrome】屏幕分辨率为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