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展望 亚洲不论在地理位置、人口、物产资源在世界上都占据重要位置,而且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亚洲人民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从十六世纪以来,西方欧、美等外国势力相继侵入亚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殖民者直接占领亚洲三分之二土地,其余三分之一土地,除了日本以外,也遭到殖民者的侵犯。二战以后,亚洲相继爆发了民族解放斗争,先后取得了民族独立,尤其是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亚洲各国人民都在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道路,实践使亚洲各国人民认识到,亚洲必须摆脱贫穷,发展自己,必须加强团结和协作,为振兴亚洲而共同努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胜利,中国同亚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与协作越来越广泛和密切,教育也如此,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同日本、越南、朝鲜、泰国、韩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相互之间的互访、互派教师、学生,建立校际协作关系等也越来越多,为了使亚洲各国高校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固定联系,经常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达到共同发展,使本国教育、人才培养在振兴本国经济中真正起先导作用,于是便产生了建立高校之间固定联系的愿望,“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便应运而生,由于缺乏经验,首次协作会还限于在中泰之间部分联系密切的高校中举行,中泰初次仅有15所高校参加,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这次论坛,跨越了东南亚区域,成为亚洲部分高校参加,共有六个国家,20所高校,相信从下届论坛起,亚洲参加论坛的国家和高校,将会越来越多,亚洲大学校长论坛这种形式将会越办越好,在推动亚洲高等教育发展上,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首先,对论坛意义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化。 从这次出席论坛的大学校长发言中,可以看出对论坛必要性的认识,已经不是在一般的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沟通信息和合作上,而是把亚洲高校的合作同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潮流结合起来,同如何使具有自己传统和历史的亚洲大学保持活力,焕发生机,发挥亚洲高校在推动本国社会进步,提高民众福祉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促进与发展亚洲经济结合起来,尤其是如何重视亚洲自身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从亚洲实际情况出发,不照搬西方模式,加强亚洲大学合作,推动亚洲教育发展,这种认识上的提高,将随着论坛的深化而深化。 其次,论坛探讨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广泛深入。 这次论坛中心的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高等教育,提供与会者发言的时间仅有一天,所有发言者都比较认真,涉及内容较多,但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教育国际化,围绕如何实现教育国际化,各抒己见,有的全面论述经济全球化下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及其对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途径;有的强调实现教育国际化,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要考虑本国文化和国情,发展亚洲教育,努力开拓具有本身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对培养国际化人才问题也做了探讨,与会者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如何造就这种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都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在教育国际化下,对教育的取向和大学的定位问题,与会者也提出了看法,社科院代表认为广东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应吸取国际上经验教训,充分兼顾教育的理性与实用两种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人才培养应有自己的定位,不能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要。此外,对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在国际化下如何发展商科教育,以及如何通过发展亚洲高校网络教育,实行亚洲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设。论坛上这些发言,对启迪思路、拓宽视野起到了很好作用,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实践研究,今后论坛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越来越广泛深入,并找出相互合作的有效措施。 第三,论坛有了共同遵循的章程,将会使论坛纳入经常化、制度化。 这次20所大学校长,经过酝酿,正式签署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章程》,章程对论坛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例如:章程总则第一条提出:论坛是为了加强亚洲高校之间“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发展 ”而建立的一种民间协作形式;第二条又提出:本着“自愿、平等、友好、学习”的原则,定期交流新世纪各高校“推进改革、加强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新问题,共同探索双方合作的领域与项目。这就使论坛的性质、任务、宗旨有个明确的统一的认识,便于发挥各高校的自主性、主动性,共同把论坛办好,章程对有条件的高校采取轮流承办的组织形式,年会制的活动时间和方式,以及经费自理等问题,都做了原则性规定,便于共同遵守,今后随着论坛的实践和发展,章程也将不断修改完善,使其在保证论坛正常发展上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第四,论坛已有了好的开端,今后将会越办越好。 在去年泰国举办的第一次中泰高等院校长协作会,虽已明确提出中泰高校之间全面合作,并且初步把这种合作扩展到东南亚和亚洲地区,像发展区域性经济那样,形成了一种潮流,但对合作深度、广度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极限,而今年的论坛,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合作的范围和名称一步到位,合作探讨的议题广泛深入,参与的国家和高校增多,论坛组织十分成功,这些都为今后办好论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酝酿推荐下届论坛承办高校时,又出现了主动相争的好现象,充分说明了大家对举办论坛的意义有了进一步共识,对办好论坛有了较大信心和积极性,明年论坛又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对亚洲经济影响最大的中国上海举行,承办者又是一所具有丰富的举办过多次国际会议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相信参加的国家和高校会更多,将会为今后办好论坛积累和创造更加丰富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