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分享

第十四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盛况 26国家地区高校代表出席

时间:2015-11-07 08:21来源:党政办 作者:林浩君 点击:
11月6日,第十四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简称AUPF) 围绕“亚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愿景、路径与方法”的主题在广外开幕。据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80所高校的171名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116日,第十四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简称AUPF) 围绕“亚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愿景、路径与方法”的主题在广外开幕。据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80所高校的171名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出席开幕式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前战略规划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全球文明对话音乐组织主席梅丽•马达沙希,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韩国东西大学校长、亚洲大学论坛常委张济国,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校长仲伟合,副校长方凡泉、何传添、陈林汉。开幕式由广外副校长方凡泉主持。国内共有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28所高校代表参加。

广外学子首先用多国语言对到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全体人员起立共唱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会会歌。广外党委书记隋广军在欢迎辞中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向本次论坛的来宾致以热烈欢迎,他简单回顾了亚洲大学论坛的产生与发展,强调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必然要适应新形势,阐明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对于推动亚州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作用,并对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为亚州高等教育发展继续提供源源动力做出美好展望。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强调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对于亚洲高等教育重要课题探讨的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近年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举措以及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指出:本次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是推进亚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加强人文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期待大家围绕论坛主题发表真知灼见,加强各高校间的相互了解,并实现多形式交流、深化合作。

韩国东西大学校长、亚洲大学论坛常委张济国代表参会各高校感谢广外参与筹办本次论坛的全体工作人员,祝愿本次论坛能成为最好的一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接着开幕式为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主题雕塑进行电子揭幕仪式,罗豪才、陈云贤、魏中林、隋广军、仲伟合共同为雕塑揭幕。

在短暂茶歇后,汉斯•道维勒做主题演讲,他首先声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多种问题和挑战必须要发挥关键作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多样化的实现对于人类进步产生的作用巨大。道维勒分析目前高等教育的困境以及联合国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到的“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目标,结合当下技术飞速变革,信息几何倍数增长的大环境,倡议大家更深入地思考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改变和创新,并由此提出自己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系列设想,强调“思维能力是教育应该培养的一种关键能力”、“ 价值观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广外校长仲伟合以“促进互联互通,共创亚洲高等教育未来”为主题,首先论述亚州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优点,其次介绍了广外推进国际化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感谢各院校在此过程中对广外的大力支持,并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合作,实现和谐共荣。最后,仲伟合就本次论坛提出五点倡议:第一,充分发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教互联互通步伐;第二,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亚洲大学互联互通新平台,尝试联合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实现亚洲大学合作共赢;第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享教育管理经验,共同培训师资,提升教学质量;第四,在同类或类似大学之间建立切实可行的学分转换体系,完善教育领域信息交流机制。第五,深化教育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联合探索数字环境下的教育新模式,为亚洲青年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
    附录:1.亚洲大学校长论坛(14th Asian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rum)简介

    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前身是“中泰高等学校校长民间协作会”,2003年以“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命名的会议首次在广外举行。 作为亚洲大学校长论坛的主要创始高校,广外于2013年当选为论坛秘书处。自2002年论坛启动以来,共有676所高校和机构的1500多人次参加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13年来,亚洲大学校长论坛见证了亚洲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推动亚洲高校扩大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今年是广外第二次主办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本届论坛共有来自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80所高校的171位校长及有关代表参与。

    2.本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参会院校(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in the 14thAUPF)

From Bangladesh(孟加拉国):

 Daffodil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达夫迪尔国际大学)

 Southern University of Bangladesh (孟加拉国南部大学)

From Cambodia (柬埔寨):

 Build Bright University (建光大学)

 Cambodian University for Specialties (柬埔寨职业技术大学)

 Norton University (诺顿大学)

From Canada (加拿大):

 Kwantl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昆特兰理工大学)

From Cape Verde (佛得角):

 Sino-Cape Verde Friendship Association (佛中友好协会)

 Universidade De Cabo Verde (佛得角大学)

From China (中国):

 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北京工商大学)

 Chao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重庆工商大学)

 Guangdong Police College (广东警官学院)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广东金融学院)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广东财经大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 (广州航海学院)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广州医科大学)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韩山师范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惠州学院)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岭南师范学院)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南京财经大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上海外国语大学)

 Shantou University (汕头大学)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四川外国语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南师范大学)

 Yangzhou University (扬州大学)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浙江工商大学)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教育学院)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浸会大学)

 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澳门理工学院)

 Ling Tung University, Taiwan (岭东科技大学)

 Open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Taiwan (高雄市立空中大学)

 Wenzao Ursuline University of Languages, Taiwan (文藻外语大学)

From France (法国):

 ESC Rennes School of Business (雷恩商学院)

From India (印度):

 VIT University (韦洛尔理工大学)

From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Potensi Utama University (棉兰计算机信息学院)

 Sultan Agung Islamic University (苏丹阿贡伊斯兰大学)

 Universitas Negeri Jakarta (雅加达国立大学)

 Universitas Sari Mutiara Indonesia(棉兰卫生学院)

 Universitas Ubudiyah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乌布迪亚大学)

 University Pembangunan Panca Budi (棉兰五德大学)

 Yogyakarta State University (日惹国立大学)

From Israel (以色列):

 Galile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stitute (嘉利利国际管理学院)

From Japan(日本):

 Asia University (亚细亚大学)

 Hannan University (阪南大学)

 Josai University (城西大学)

 Kanag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神奈川工科大学)

 Kanagawa University (神奈川大学)

 Kobe College (神戸女学院大学)

 Kyot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京都外国语大学)

 Sapporo University (札幌大学)

From Korea (韩国):

 Bus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釜山外国语大学)

 Chosun University (朝鲜大学)

 Dongseo University (东西大学)

From Malaysia (马来西亚):

 Universiti Malaysia Perlis (马来西亚玻璃市大学)

From Mauritius (毛里求斯):

 Alif Society (阿利夫慈善协会)

From Myanmar (缅甸):

 University of Yangon (仰光大学)

From Pakistan (巴基斯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dern Languages (巴基斯坦国立语言大学)

From Peru (秘鲁):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Santa Maria (阿雷基帕圣玛丽亚天主教大学)

From 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

 Our Lady of Fatima University (法蒂玛大学)

 Panpacific University North Philippines (北菲律宾泛太平洋大学)

 Philippine Normal University (菲律宾师范大学)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圣托马斯大学)

From Poland (波兰):

 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矿业冶金学院)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雅盖隆大学)

From Russia (俄罗斯):

 Moscow State Linguistic University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

 Ural Federal University (乌拉尔联邦大学)

From Thailand (泰国):

 Bangkok University (曼谷大学)

 Christian University of Thailand (泰国基督教大学)

 Mahasarakham University (玛哈沙拉堪大学)

 Naresuan University (那黎宣大学)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英国):

 Coventry University (考文垂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中央兰开夏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威斯敏斯特大学)

From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

 Harding University (哈町大学)

From Vietnam (越南):

 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ransport (胡志明市交通运载大学)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河内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

 
全体成员共唱会歌
全体成员共唱会歌
隋广军致欢迎辞
隋广军致欢迎辞
陈云贤期待本次论坛加强各高校相互了解
陈云贤期待本次论坛加强各高校相互了解
张济国祝愿本次论坛能成为最好的一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
张济国祝愿本次论坛能成为最好的一届亚洲大学校长论坛
电子揭幕仪式
电子揭幕仪式
汉斯•道维勒做主题演讲
汉斯•道维勒做主题演讲
仲伟合提出五点倡议
仲伟合提出五点倡议
 


 

 

 

(责任编辑:朱捍卫)
更多
------分隔线----------------------------
来访登记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我院邮箱 联系我院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潮汕学院)是创办于1999年8月的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12月率先通过“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职业技术学院。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广东省普宁市大学路1号 邮编:515343 院办电话:0663-2290556 招生办电话:0663-2290558

Copyright 2014-2025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05084236号

粤公网安备 44528102000104号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QQ:70929.| 站长统计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谷歌【chrome】屏幕分辨率为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