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自查报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6年高职院校新增专业检查的通知》(粤教高函〔20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高专教育相关文件精神,我院高度重视,认真对照《2016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新增专业检查指标》(附件2),实事求是地逐项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业面向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一)专业面向岗位 本专业立足广东粤东地区和珠三角食品行业,适应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工作,为食品行业服务的、从事食品产业链生产加工经营相关环节的食品检测、质量安全管理、营养指导与管理等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我院每年组织对广东粤东地区政府、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企业进行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以培养食品检测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技术领域的特点,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国家食品相关政策为导向,以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估结果为依据,开展社会跟踪调研,在行业-专业-就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本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对应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二、专业建设规划 (一)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由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食品企业、本院教师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的设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方案须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 (二)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 我院实施专业“双带头人”制度,除学院的1名专业带头人负责常规的专业建设工作外,还聘请 (三)突出行业办学优势,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1、借助揭阳食品行业协会与学院签订的潮汕休闲食品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政府、食品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协同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2、借助政府(揭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行业(揭阳市食品行业协会),佳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拓展合作空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打造产学研基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3、协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实践场所和师资,学生实习由校企共同安排,双方共同推荐就业,实现了院企深度合作办学。 4、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参与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与食品公司、食品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订单班的形式参与教学项目。 三、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我院在对市场进行充分地调研后,邀请揭阳市、普宁市食品加工及相关行业、企业专家、高管及行业内资深技术人员,与本院相关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了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筹建委员会,制定筹建计划,进行行业和企业市场调研,明确了本专业的岗位群、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本专业总课时为242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962学时,占总课时的40%;实践课时1458学时,占总课时的60%。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一条主线、五个层次、三大关键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主线:以培养毕业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五个层次:即职业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综合提高课程五个层次。专业课程校内模拟实训占该课程总时数的50%以上。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占教学总课时数的25%。三大关键能力:即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基本要求。 四、2016年招生计划 2016年,本专业上报招生计划150人。 五、师资队伍筹备 (一)基本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兼职1人。其中副教授2人,质量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以上职称2人,助理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3人。 (二)生师比情况
(三)专业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洪炳财,男,质量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湛江农业专科学校食品加工专业专科毕业, 2007年中山大学行政管理自考本科毕业。 企业工作经历及科研教改情况:1995年-2003年在广东省普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科研项目“二次复合酶法水解蛋白质生产复合氨基酸技术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公开发表教学论文4篇,主持国家质检总局教科研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揭阳市教科研项目3项。 2、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赖明河,暨南大学化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质量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1996-2003年以广东省普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检验站从事食品检验工作;2003-2009年担任揭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普宁站副站长;2009年至今,担任揭阳市质量监督检测所普宁站站长。 (四)专任教师结构 本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7人。教师基本情况是:副教授2人,中级2人,初级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3人;企业工作经历3年以上的有3人,2年以上的有1人,一年以上的有1人,半年以上的有2人;35-40岁的老师有2人,35岁以下的有5人。2017年拟引进专业人才3人,其中副教授1人,中级以上职称1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从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来看基本合理,根据2016年计划招生数,基本能够满足和承担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等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将根据招生情况的变化,加大教师的引进力度,确保新增专业的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五)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情况 现有校内实训指导教师1人,副教授,具有8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合作企业兼职校内实训指导教师1人,都具有7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拟2017年继续招聘校内实训指导教师1名。 (六)兼职、兼课教师情况 本专业现有兼职教师1人,质量高级工程师1人,年龄45岁以下,本科学历。拟2017年继续聘请食品加工企业和质量检测机构中有丰富检测经验的质量工程师到学校兼职。 六、教学条件准备情况 (一)专业图书情况
(二)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目前校内已有的实践教学条件有: 1、食品检测实训室1间; 2、综合实训机房2间; 3、营销实战室1间; 4、总建筑面积约335㎡,生均面积2.23㎡; 5、设备总值达205万元,生均校内实践基地设备值1.4万元。 本专业两年内实训室建设计划如下: 1、2017年建仪器室1间; 2、2018年建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室1间。 (三)校外实习基地 1、依托揭阳市、普宁市食品检测单位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场地和先进的设备,开展学生认知购买和实操训练;通过建立政校、校企合作关系,实施“联合协同双导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与揭阳市食品协会会员单位或公司合作,共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所;按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扩大对社会的检测服务规模和范围,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工作训练,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组织规范、质量管理等标准,探索与企业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探讨校企办学管理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 部分深度合作公司情况:
(四)专业教学和建设经费 在专业建设资金安排使用中,学院自筹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学院将通过资源整合、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等措施,确保自筹经费的足额供给和新专业建设的需要。 七、素质培养和就业前景分析 (一)专业核心能力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有是食品检测能力、理化分析能力等。为了有效实施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我院的保障措施有: 1、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合理、完整可行 课程模块化,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技能认证课和人文选修课五个模块,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性。 2、教学模式对接行业、企业和岗位 以行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导向、公司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和工作能力。 3、有“双师型”技能型教学团队 以“双师”教师为主体,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4、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互动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5、学院重点扶持,保证经费投入。 (二)职业资格证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学生毕业标准,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以下专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项:
(三)学生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一带和粤东地区。就业前景广阔。 八、相关专业建设情况 我院新增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设有食品营销方向。相近的专业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学院的老牌专业,也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项目实践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该专业目前拥有教师8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3人,初级职称的教师2人;全部为本科学历以上学历。 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场地:营销实训室1间,综合实训机房3间,总建筑面积约260㎡,生均面积1.9㎡;总设备总值达到185万元,生均校内实践基地设备值1.3万元,校外合作实训实习基地3个。 九、自评得分和自查结论 2016年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新增《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自评得分表
目前我院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新增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三学年的理论和实践实训教学。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二O一六年四月 (责任编辑:管理员) |